2011年12月3~24日,我到了缅甸的仰光参学并游览当地的佛教寺院,除了在班迪达森林中心(Panditarama Forest Meditation Centre)逗留了约21日,其余的时间我都是在仰光内的禅修中心参观,譬如说马哈希禅修中心(Mahasi Sasana Yeiktha),莫哥禅修中心(Mogok 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re),恰宓禅修中心(Chanmyay Meditation Centre),沙达玛然希禅修中心(Sadhammaransi Mahasi Meditation Centre)等等,一方面增加对缅甸南传佛教文化的认识,一方面亲身感受马哈希大师传承下的弟子彼此在道风和道场设置上的差别。
以下开始介绍我的缅甸之旅?~
仰光国际机场,是2005年时新建的,翻查数据,原来现在缅甸的首都已经不再是仰光,而是奈比多(Nay Pyi Daw),这同样是2005年政府所作的基于军事方面的决定。
缅甸街道的风光,一般在都是热带景色。
马哈希禅修中心(从里面向正门的拍摄),是1950年,马哈希大师所主持的寺院,也是马哈希禅法的发扬地,超过半世纪以来,出了许多著名和深具证量的大禅师,譬如说班迪达尊者和恰宓禅师,最初都是从这里学习禅法,然后有一段时间在这里当教授师,后来才弘化一方。
据我所知,因为这里的闻名,在马哈希大师圆寂前后,便出现了一些权力上的纷争,这里的管理制度,由于是在家人负责全权管理,出家众只属指导禅法和教学,因此双方在协调上不免存在矛盾。
或许也因此,早年跟随着马哈希大师的弟子们,都没有听说留守在这里了。
正门左手边的办公室,一般的接待登记和购买马哈希禅师的书籍都可以在这里办理。
这次我在这里买了许多马哈希禅师的书,有缅文和英文的,缅文的是送给朋友,我自己只读英文版,这里的书都是成本价,几块钱就可以买一本。
给僧人住的宿舍有点像校舍的样子;缅甸的禅寺,所采取的建筑都是平实不浮华的,因此看起来都是像一般建筑物的样子,让人感到比较朴实。
从正门往前走的大路,可以通往马哈希大师的纪念馆。
禅修中心里面,少数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因为它可是马哈希大师的纪念馆和陵墓呢。
马哈希大师的雕塑,雕塑下埋了这位缅甸一代禅修大师的真身舍利。
马哈希大师留下的「劝戒」,主要是说禅修者应当坚持净戒,勤修禅法;止恶修善等等。
在这次旅程,我先后在第一天(3日)和最后的第二天(23日)到这里参访,第一次是为了瞻仰马哈希大师的舍利,第二次则是考察给外国人的禅修环境;原来在马哈希禅修中心,外国人(男众)和本地人(男众)是在不同的地方禅修的,外国人所住的地方也是独立分开的,原因可能是语言的关系,就我所见,外国人禅修的楼房,地方是比较小,禅堂大概可以容纳约10来人,那天(23日)我去的时候,可能是休息时间,只有一个人在禅堂,经行道则没有人,而禅堂内的蒲团大概有8或9个,环境是宁静的,因为距离中心的大马路颇远,相对本地女众的禅堂,就在大门口的正右边,要安宁多了。
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能够在大众共修(特别有许多比丘)的地方禅修,因为气氛会更比较好些。在离开前,我试着在给外国人的禅堂坐了几分钟感受一下,毕竟那里是有多年历史的道场,摄受力相对其他新建的禅修中心的确是更胜一筹,希望日后再访,可以在这边住一两个星期,深入体验马哈希禅修中心的原始道风。
参观完了马哈希大师的陵墓,我和亲戚就离开了那儿,赶到了另一个仰光著名道场,莫哥大师(Mogok Sayadaw)的禅修中心。莫哥大师是和马哈希同时期的内观大师,在缅甸很多人视为阿罗汉,他的中心离马哈希尊者的禅修中心不远,坐车大概十分钟左右到达,不过,他们那里是不收不懂缅语的外国人参加禅修的,他们只纯粹以缅语教授禅法,想学这套法,可能就要花点功夫学缅语?,莫哥大师的书籍翻译成英文的也只有几种,可能也因为这样,他的教法并没有像马哈希大师那样,能够传遍全球。
其实一套禅法,要能够国际化,除了老师需具备真实的功夫,在语言方面能否为人接触更是重要,反观汉传佛教,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远远落后于南传佛教了,在禅法方面的人才(会教理和有功夫的),就更不用说。也正因此,许多在汉传修学多年而无法在定慧上增进的人,都纷纷投到南传禅法门下,这也无他,因为汉地实在找不到能够系统教授四念住或者四禅八定的导师,反而南传的道场,这方面的老师比比皆是。这正如已故妙境长老所说,如果想汉传佛教不衰落,就应当好好回到止观,四念住等基本的禅法,不然只靠一个净土宗,是撑不住中国佛教的。
回到参访的经过,那天我到那边的时候,刚好他们是在举办的10天禅修营,看起来人数蛮多的,挤到禅堂外都是打坐的人。
中心内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莫哥大师的相。
中心内的法物流通处,我在这里请了好几本莫哥尊者的书籍,还有一幅大的照片。
经中心的人员带领,我和亲戚很幸运能够见到莫哥大师的舍利子。
供奉在中心的舍利子,应该都是「发舍利」,莫哥大师是在1962年圆寂,距离现在差不多半个世纪(50年)呢,虽然相隔这么远,能够亲睹其舍利,也好像见到他本人那样子。
大师留下了的,还有眼睛的舍利,牙舍利;不过没有在这里供奉,只有照片。
讲堂大座旁边挂着由莫哥尊者设计的解释「十二因缘」的图表。
参观完毕后,我和亲戚便回家吃午饭和稍作休息,待到下午三点,才回到雪达功的班迪达禅修中心坐车前往森林中心。
12月23日,当我完成了在班迪达森林中心的三星期禅修,大概上午11点半左右,在亲戚驾车下,我参访了另一个著名的马哈希传承道场--恰宓禅修中心(Chanmyay Yeiktha)。图中是从寺内向大门拍的照片。
这次参访蛮有趣,当我们的车子开进禅修中心时,恰巧碰上了曾经陪同恰宓禅师访问澳门的同行侍者苏扎塔尊者(Bhante U Sujata)从饭堂出来,于是我就赶快上前问候,尊者后来还带我参观专为外国男众而设的禅修大楼和宿舍。
中心的旧楼房,是1977年时,当地的居士赠给恰宓禅师作道场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恰宓禅师才被冠以「恰宓」(Chanmyay)的封号。
中心内的办公室,那时候刚好碰着午餐,负责人忙着吃饭,所以没有进入参观。
专给外国人的禅修大楼,顶层是宿舍,往下一层是禅堂,和马哈希禅修中心一样,外国人和本地人的宿舍和禅堂都是分开的,地方大小与马哈希禅修中心差不多,只能够容纳约10来人,苏扎塔尊者说来这里的人,一般都是住一个星期左右,长期的比较少。那天我所见的,禅堂约有两三人,宿舍也有两个人在,感觉上气氛是蛮庄严寂静的。
因为碰巧有一大批中国内地的禅修学员从大陆前往恰宓禅师在莫比(Hmawbi)的禅修中心,所以那一天老禅师并不在,以前听他讲开示的时候曾经提到;恰宓中心在仰光的总部因为在大马路旁,所以平日相对是比较吵,如果想到宁静的地方,可以选择去莫比中心。就我那天的参访所感受到的情况,似乎禅堂的环境还是蛮安静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段时间一般会比较宁静呢。
在参观恰宓中心后,我和亲戚去了吃中午饭,然后就继续观光的旅程,下午到的地方是著名的缅甸胜景--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据说这里供养了四位佛陀的遗物和舍利;图中所见是给外国人进入的通道,本地人是不用付钱的,外国人则是5块美元一位。
因为是下午两三点,所以天色很好,大大小小的黄金塔都很美呢。
大金塔内有许多这样子大大小小的玉佛。
这种佛塔的建筑,与泰国的佛寺蛮类似的。
大金塔内的小寺院,很多本地人在这边诵经。
浴佛区里按照一个星期七日,分为七个浴佛区,信徒按照自己出生的那一天,就在那一天的佛像前浴佛,我因为忘记了自己是星期几出生,所以就随便选一个洗?。
这一天(23日)完成了参观后,我们就回家休息,到晚上才出外用斋(后面介绍仰光的素食店会提到)。
在最后一天(24日),临上飞机之前,我到了最后一个禅修道场参观,这也是马哈希传承的著名道场--沙达玛然希禅修中心(Saddhammaransi Mahasi Sasana Yeiktha)。
这次缅甸之旅,本来我是计划拜访沙达玛然希禅师(Saddhammaransi Sayadaw U Kundala,有的翻译作昆达拉禅师),因为他已经超过90岁,而且是马哈希的早期弟子,可惜当我从禅修营出来后,咨询在雪达功班迪达中心的接待人员有关这个道场的资料时,该居士告诉我一个坏消息,就是他刚刚于一个星期之前,因为心脏衰竭圆寂了,舍利子和骨灰也全部都在前一天(22日)的丧礼中撒到大海;虽然是这样,我还是决定前往那儿参观一下,感受那里的禅修环境,还有请法宝。
中心内的环境与其它中心不同,都是以绿色为主调,环境很舒服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沙达玛然希禅师在缅文所写的名字与英文的称呼有所不同,是「Thaddammaranthi」而不是「Saddhammaransi」,所以跟缅甸人提起这位禅师时,最好改以缅文发音,不然他们可能弄不懂在说谁。
尊敬的沙达玛然希禅师遗照(公元1921-2011)
Ven. Saddhammaransi Sayadaw U Kundala
中心的办公室内挂满了禅师的照片。如果想到那里参访的人要注意,那里并没有像班迪达中心那样,可以提供中文的翻译,而且只有少数人能够说英文,在禅修的登记者记录上,也仅仅写了一两个外地人的名称,看来很少外国人来这边参学(更莫说是中国人了)。其实沙达玛然希禅师生前相对是比较低调,不经常到外地弘法,可能因此,所以比较少外地人前来这边学习的缘故。
中心内的饭堂,环境都很整洁。
女众的禅堂,我在缅甸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禅修不像汉传佛教那样,每个人都用小蒲团把臀部垫高的,一般缅甸都只是平放一张草席作坐垫,或者多加一个薄薄的软垫,很少会用小蒲团的;因此,如果平常打坐习惯用小蒲团,就必须自备,不然到了这里才发现没有,打坐是会感觉不舒服的,这次旅程还好我有自备,不然也会觉得麻烦呢。
男众的禅堂,因为刚好碰到在授戒,所以女众们都到楼上来;从照片可以看到,参加者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外国人(或中国人)我并没有留意到。或许因为外国人少,所以这里并没有像其它禅修中心那样,分开本地/外地人的禅堂,当然,到了佛法开示的部分不会有英文的翻译,不过小参问答,还是有能够说英文的老师能够照顾说英文的学员。
中心内的佛像,因为柱子的阻隔,所以没有拍到传戒教授师的样子。
因为要赶着上飞机,所以拍完照后,我便匆匆地买了几片老禅师的光盘和照片,离开前往机场。那边离机场是蛮近的,大概10分钟车程就到达。
匆匆地到了机场,很顺利地办理完毕所有登机的事情,仰光机场的设备与管理都是不错的,地方不大,但是感觉现代和整洁,没有甚么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在候机禁区内还有电话,让人免费拨打本地固网电话,因此我也顺便向亲戚道谢和说再见了。
有关于参学道场的内容,上面已经报告完毕。
-----------------------------------
接下来,我想附带报告一下缅甸的民俗宗教和一点点素食资料:
缅甸虽然是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但是他的民间风俗还是没有因为佛法而改变,和中国的天后、龙母、谭公等等民间信仰类似,缅甸也有众多民间流传下来的神明,称为(Nat),古代的缅甸帝王曾经因为这种敬拜神明的风俗,而设定了37位官方的神明名单作为礼拜的偶像,而这个传统至今仍然保存着,每年各地都会举行拜神节(Nat Festival),信徒们会向这些神明歌颂跳舞,供奉叩头,祈求生活等事的平安。
这次的缅甸之旅,我多少也体会到这种「民间偶像崇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甚至对于本土佛教的负面影响;因为在禅修中心修行的时候,许多天均可以在早上几个小时听到从远处播放的缅甸传统音乐和歌声,最初我还以为是某户人在播放歌曲,后来禅修完毕,在我亲戚带同游览下,才发现原来是民间庙宇敬拜NAT神明时在跳舞歌颂的音乐,在12月份,是这类拜神活动的高峰期,所以难怪我在禅修中心,常常听到这些音乐。
民间的人为了祈福消灾,都会来到这类神明的寺庙,付钱给庙里的负责人,举办这种拜神活动,有很多时候甚至可能是由佛教的出家人来营运,我去过的庙就是一所由出家人来经营的场所,那一天刚好跳神舞的活动在举行,所以切实地感受到这种文化在当地民间的流行,以及对于正统佛教的冲击。
以下是从网络截取的两幅照片,展示了这种民间拜神文化的景象。
图中可以见到,在神明前跳舞的人,一般都是男人(或者不男不女的「黄门」)扮女性角色;与印度教的黄门有点类似。
图片展示的是其中两个Nat神像。还有众多其它的神明,可以在网络上寻找Nat相关的资料时找到,维基百科的英文版对于官方的37位神明有详细的说明。
在临行前一晚,亲戚请我到了仰光的中式素食店铺用斋,位于唐人街的位置,叫做「南普陀素食」。
我们点的菜,款色虽然不像港澳或者台湾素食店那样多种类,不过味道还不错,而店内环境有点像八九十年代的风貌,蛮有风味的。价格方面则是比较当地一般食品为贵,我们十个人吃了约30,000元缅币,节算约每个人35块港币,对于当地人算是很贵的了。
临上飞机前的早上,亲友带我试了一下缅甸的印度菜早餐,图中就是那天吃的薄饼和咖哩马铃薯粒。结帐费用每人只花了十块钱左右,很便宜。因为缅甸邻近印度,所以印度食品在这里都是很盛行而且便宜的。
这次缅甸的旅程报告到此为止,文章虽然只有两篇,但基本上已经记录了这次旅程的大部分见闻,希望对于想了解缅甸文化和佛教禅修的同修能够提供一点微薄的数据。在此亦顺道感谢所有成就此次参访因缘的善友们,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