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大藏要

中论卷第二

日期: 2018-11-07    浏览: 2340

(一)观三相品第七 
问曰.经说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万物以生法生.以住法住.以灭法灭.是故有(二)诸法。 
答曰.不尔.何以故.三相(三)无决定故。是三相为是有为能作有为相.为是无为能作有 
为相.二俱不然.何以故. 
若生是有为 则应有三相. 若生是无为 何名有为相。 
若生是有为应有三(四)相生住灭.是事不然.何以故.共相违故。相违者.生相应生法住相应住法灭相应灭法.若法生时不应有住灭.相违法一时则不然.如明暗不俱.以是故生不应是有为法.住灭相亦应如是。问曰.若生非有为.若是无为有何咎。答曰. 若生是无为云何能与有为法作相.何以故.无为法(五)无性故。因灭有为名无为.是故 
注: 
(一)番作观生住灭品.梵作观有为品. 
(二)无畏原作有为. 
(三)无畏原作不成故. 
(四)无畏次云.则应成无穷过. 
(五)无畏原作无我故何能分别为生. 

说不生不灭名无为相.更无自相。是故无法不能为法作相.如兔角龟毛等不能为法作相.是故生非无为.住灭亦如是。复次. 
(一)三相若聚散 不能有所相. 云何于一处 一时有三相。 
是生住灭相若一一能与有为法作相.若和合能与有为法作相.二俱不然。何以故. 
若谓一一者.于一处中(二)或有有相或有无相.生时无住灭住时无生灭灭时无生住。 
若和合者.共相违法云何一时俱。(三)若谓三相更有三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谓生住灭 更有有为相 是即为无穷. 无即非有为。 
若谓生住灭更有有为相.生更有生有住有灭.如是三相复应更有相.若尔则无穷。 
若更无相是三相则不名有为法.亦不能为有为法作相。问曰.汝说三相为无穷是事不然.生住灭虽是有为而非无穷.何以故. 
生生之所生 生于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 还生于生生。 
(四)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一法二生三住四灭五生生六住住七灭灭.是七法中本 
注: 
(一)番梵颂云.生等三各别不作有为相.三合复云何成一处一时.今译合说.文误. 
(二)无畏原云.一分由相成.一分由相离.此则非理. 
(三)无畏下复次释. 
(四) 无畏释云.随有受想等一法生时其自体皆与十四法俱起.谓彼法之生具住衰灭解脱出离.并各各有一眷属.是为流转十五法也.释灯举此法数有误.勘月称论.此系正量部计. 


生除自体能生六法.生生能生本生.本生能生生生.是故三相虽是有为而非无穷。 
答曰. 
若谓是生生 能生于本生.  (一)生生从本生 何能生本生。 
若是生生能生本生者是生生则不名从本生生.何以故.是生生从本生生.云何能 
生本(二)生。复次. 
若谓是本生 能生于生生.  (三)本生从彼生 何能生生生。 
若谓本生能生生生者是本生不名从生生生.何以故.是本生从生生生.云何能生 
生生。生生法应生本生.而今生生不能生本生.生生未有自体何能生本生.是故本生不能生生生。(四)问曰.是生生生时非先非后能生本生.但生生生时能生本生。答曰.不然.何以故. 
若生生生时 能生于本生. 生生尚未有 何能生本生。 
若谓生生生时能生本生可尔.而实未有.是故生生生时不能生本生。复次. 
注: 
(一)番梵云未从根本生. 
(二)无畏次释云.自不生故.下段长行同. 
(三)番梵云.本生未从生. 
(四) 无畏问曰.即于本生生时生彼生生.答举一颂合此下二颂.文云.若彼未生者能由此生彼.乃可随汝欲即生时相生.月称释云.自体未生乃可云生时也.四本皆一颂.今译取意开二. 

若本生生时 能生于生生. 本生尚未有 何能生生生。 
若谓是本生生时能生生生可尔.而实未有.是故本生生时不能生生生。问曰. 
如灯能自照 亦能照于彼. 生法亦如是 自生亦生彼。 
如灯入于暗室(一)照了诸物亦能自照.生亦如是能生于彼亦能自生。答曰.不然.何以故. 
灯中自无暗 住处亦无暗.  (二)破暗乃名照 无暗则无照。 
灯体自无暗.明所及处亦无暗.明暗相违故。破暗故名照.无暗则无照.何得言灯自照亦照彼。问曰.是灯非未生有照亦非生已有照.但生时能自照亦照彼。答曰. 
(三)云何灯生时 而能破于暗. 此灯初生时 不能及于暗。 
灯生时名半生半未生.灯体未成就云何能破暗。又灯不能及暗.如人得贼乃名为 
破。(四)若谓灯虽不到暗而能破暗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灯若未及暗 而能破暗者. 灯在于此间 则破(五)一切暗。 
注: 
(一)原刻作等照.依丽刻番本改. 
(二)番梵云.灯复何所照.遣暗方照故.门论引文同此. 
(三)月称番本前后半颂互倒.文意更顺. 
(四)无畏下复次释. 
(五)番梵作一切世间暗. 

若灯有力不到暗而能破暗者.此处然灯应破一切处暗.俱不及故。复次.灯不应自照照彼.何以故. 
若灯能自照 亦能照于彼. 暗亦应(一)自暗 亦能暗于彼。 
若灯与暗相违故能自照亦照于彼.暗与灯相违故亦应自蔽蔽彼。若暗与灯相违不能自蔽蔽彼.灯与暗相违亦不应自照亦照彼.是故灯喻非也。(二)破生因缘未尽故 
今当更说。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生已何用生。 
是生自生时为生已生.为未生生。若未生生则是无法.无法何能自生。若谓生已生则为已成不须复生.如已作不应更作。若已生若未生是二俱(三)不生故无生.汝先说生如灯能自生亦生彼是事不然。住灭亦如是。复次.生非生已生 亦非未生生 生时亦不生。 (四)去来中已答。生名众缘和合有生.已生中无作故无生.未生中无作故无生。生时亦不然.离生法 
注: 
(一)番梵作障自亦障他.与释相顺. 
(二)无畏次云.今此义中汝以灯喻生能生自他者今当答.下即就法而破. 
(三) 无畏原云.不能自生故无生.汝说生自生者不然.无如灯生彼义.盖以上皆破自生也.今译段落不明. 
(四)番梵意谓去未去去时已答.今略. 

生时不可得离生时生法不可得.云何生时生。是事去来中已答。已(一)生法不(二)可生.何以故.生已复生如是展转则为无穷.如作已复作。复次若生已更生者(三)以何生法生.是生相未生而言生已生者则自违所说.何以故.生相未生而汝谓生。若未生谓生者法或可生已而生或可未生而生.汝先说生已生是则不定。复次如烧已不应复烧去已不应复去.如是等因缘故生已不应生。不(四)生法亦不生.何以故.法若未生则 
不与生缘和合.若不与生缘和合则无法生。若法未与生缘和合而生者应无作法而作无去法而去无染法而染无恚法而恚无痴法而痴.如是则破世间法.是故不生法不生。复次若不生法生者世间未生法皆应生.一切凡夫未生菩提今应生菩提不坏法.阿罗汉无有烦恼今应生烦恼.兔等无角今皆应生.但是事不然.是故不生法亦不生。问曰.不生法不生者以未有缘无作无作者无时无方等故不生.若有缘有作有作者有时有方等和合故不生法生.是故若说一切不生法皆不生是事不尔。答曰.若法有缘有时有方等和合则生者.先有亦不生先无亦不生有无亦不 
注: 
(一)无畏先有征云.是生若能生他.应计为生已生生未生生正生. 
(二)此字依丽刻及番本加. 
(三)无畏原云.以何种生法说所生 bskyed-par-bya-ba.若谓生余未生法者.则坏自宗.是字上原刻衍若字.依丽刻删. 
(四)不生法丽刻悉作未生法. 

生.三种先已破. (一)是故生亦不生不生亦不生。生时亦不生.何以故. (二)已生分不生未生分亦不生如先答。复次若离生有生时者应生时生.但离生无生时是故生时亦不生。复次若言生时生者则有二生过. (三)一以生故名生时二以生时中生.二皆不然.无有二法云何有二生.是故生时亦不生。复次(四)生法未发则无生时.生时无故生何所依.是故不得言生时生。如是推求生已无生.未生无生.生时无生.无(五)生故生不成。生不成故住灭亦不成.生住灭不成故有为法不成.是故偈中说去未去去时中已答。 
(六)问曰.我不定言生已生未生生生时生.但众缘和合故有生。答曰.汝虽有是说此则不然.何以故. 
(七)若谓生时生 是事已不成. 云何众缘合 尔时而得生。 
生时生已种种因缘破.汝今何以更说众缘和合故有生.若众缘具足不具足皆与生同。破复次. 
(八)若法众缘生 即是寂灭性. 是故生生时 是二俱寂灭。 
注: 
(一)此句结上文第二段。 
(二)无畏原云。应成已生能生过及未生能生过故。如前说因皆不能生。 
(三)无畏原云。一生时成生时者。二生时能生者。 
(四)原意以生发为生时。 
(五)原刻下衍生字。依丽刻及番本删。 
(六)无畏问曰。即缘于生说为生时。以是思惟生时能生。颂答。 
(七)番梵颂云。若生法是有可此生时起。彼无云何说缘生为生时。今译文晦。 
(八)番梵云。若是缘起者皆由自性寂。 

众(一)缘所生法无自性故寂灭.寂灭名为无此无彼无相断言语道灭诸戏论。众缘名如因缕有布因蒲有席.若缕自有定相不应从麻出.若布自有定相不应从缕出.而实从缕有布从麻有缕.是故缕亦无定性布亦无定性。如然可然因缘和合成无有自性.可然无故然亦无.然无故可然亦无.一切法亦如是。是故从众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空.如野马无实。是故偈中说生与生时二俱寂灭不应说生时生.汝虽种 
种因缘欲成生相.皆是戏论非寂灭相。问曰.定有三世别异.未来世法得生因缘即生.何故言无生。答曰. 
(二)若有未生法 说言有生者. 此法先已有 更复何用生。 
若未来世中有未生法而生.是法先已有何用更生.有法不应更生。问曰.未来虽有非如现在相.以现在相故说生。答曰.现在相未来中无.若无云何言未来生法生.若有不名未来应名现在.现在不应更生.二俱无生故不生。复次. (三)汝谓生时生亦能生彼.今当更说。 
注: 
(一)无畏原系牒颂若缘起者自性寂灭。佛护释云。所谓缘所谓起皆体性灭。离体性。体性空。与此解合。 
(二)番梵颂云。若随处已有随一未生物。何故复当生。已有不生故。月称番本颂末二句微异云。彼当生无物彼是何者生。 
(三)无畏原云。前说由生而能生时生者。此中当答。 

(一)若言生时生 是能有所生. 何得更有生 而能生是生。 
若生生时能生彼.是生谁复能生。 
若谓更有生 生生则无穷.  (二)离生生有生 法皆自能生。 
若生更有生.生则无穷。若是生更无生而自生者.一切法亦皆能自生.而实不尔。复次. 
有法不应生 无亦不应生 有无亦不生. 此义先已说。 
凡所有生为有法有生.为无法有生.为有无法有生.是皆不然是事先已说.离此三事更无有生是故无生。复次. 
若诸法灭时 是时不应生. 法若不灭者 终无有是事。 
若(三)法灭相是法不应生.何以故.二相相违故.一是灭相知法是灭.二是生相知法是生.二相相违法一时则不然是故灭相法不应生。问曰.若灭相法不应生.不灭相法应生。答曰.一切有为法念念灭故无不灭法.离有为无有决定无为法.无为法但有 
注: 
(一)番梵云。若谓由此生生时能生者。 
(二)原刻作虽。依丽刻改。番梵此二句云。若无生而生一切应自生。 
(三)无畏原云。即物生时有灭法相故亦为灭时。此中不得有生。 

名字.是故说不灭法终无有是事。(一)问曰.若法无生应有住。答曰. 
(二)不住法不住 住法亦不住 住时亦不住. 无生云何住。 
住法亦不住.何以故.已有住故.因去故有住.若住法先有不应更住。不住法亦不住.无住相故。住时亦不住.离住不住更无住时.是故住时亦不住。如是一切处求住不可得故即是无生.若无生云何有住。复次. 
若诸法灭时 是则不应住. 法若不灭者 终无有是事。若法灭相欲灭是法无有住相.何以故.一法中有二相相违故. (三)一是欲灭二是住相. 一时一处有住灭相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灭相法有住。问曰.若法不灭应有住。答曰.无有不灭法. (四)何以故. 所有一切法 皆是老死相. 终不见有法 离老死有住。一切法生时无常常随逐.无常有二名老及死.如是一切法常有老死故无住时。复次. 
注: 
(一)无畏云。复次执法住亦不成。所以者何。颂答。 
(二)番梵首二句互倒。与长行顺。今译改文。 
(三)无畏原云。一此位将成灭时者。二分别为住位者。 
(四)无畏下复次释。 

住不自相住 亦不异相住. 如生不自生 亦不异相生。若有住法.为自相住为他相住.二俱不然。若自相住则为是常.一切有为法从众缘生.若住法自住则不名有为。住若自相住.法亦应自相住.如眼不能自见.住亦如是。若异相住则住更有住.是则无穷。复次见异法生异相.不得不因异法而有异相.异相不定故因异相而住者是事不然。(一)问曰.若无住应有灭。答曰.无.何以故. 法已灭不灭. 未灭亦不灭. 灭时亦不灭. 无生何有灭。若法已灭则不灭.以先灭故.未灭亦不灭.离灭相故.灭时亦不灭.离二更无灭时。如是推求灭法即是无生。无生何有灭。复次. 若法有住者 是则不应灭. 法若不住者 是亦不应灭。 
若法定住则无有灭.何以故.犹有住相故。若住法灭则有二相住相灭相.是故不得言住中有灭.如生死不得一时有。若法(二)不住亦无有灭.何以故.离住相故.若离住相则无法.无法云何灭。复次. 
注: 
(一)无畏问曰。今灭亦不成。所以者何。颂答。 
(二)原刻作无字。依丽刻及番本改。 

(一)是法于是时 不于是时灭. 是法于异时 不于异时灭。 
若法有灭相.是法为(二)自相灭为异相灭.二俱不然。何以故.如乳不于乳时灭.随有乳时乳相定住故。非乳时亦不灭.若非乳不得言乳灭。复次. 
如一切诸法 生相不可得. 以无生相故 即亦无灭相。 
如先推求一切法生相不可得.尔时即无灭相。破生故无生.无生云何有灭。(三)若汝意犹未已.今当更说破灭因缘。 
若法是有者 是即无有灭. 不应于一法 而有有无相。 
诸法有时推求灭相不可得.何以故.云何一法中亦有亦无相.如光影不同处。复次. 
若法是无者 是则无有灭. 譬如第二头 无故不可断。 
法若无者则无灭相.如第二头第三手无故不可断。复次. 
法(四)不自相灭 他相亦不灭. 如自相不生 他相亦不生。 
如先说生相.生不自生亦不从他生。若以自体生是则不然.一切物皆从众缘生.如 
注: 
(一)番梵颂云。若即此时住即此不成灭。若异此时住异亦不成灭。 
(二)无畏原作为即时灭为异时灭。 
(三)无畏下复次释。 
(四)番梵云。不从自体灭亦不从他灭。 

指端不能自触.如是生不能自生。从他生亦不然.何以故.生未有故不应从他生.是生无生故无自体.自体无故他亦无.是故从他生亦不然。灭法亦如是.不自相灭.不 
他相灭。复次. 生住灭不成 故无有有为. 有为法无故 何得有无为。 汝先说有生住灭相故有有为.以有有为故有无为.今以理推求三相不可得云何得有有为.如先说无有无相法。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无为相名不生不住不灭. 止有为相故名无为相.无为自无别相.因是三相有无为相。如火为热相地为坚相 水为冷相.无为则不然。问曰.若是生住灭毕竟无者云何论中得说名字。答曰. 如幻亦如梦 如干闼婆城. (一)所说生住灭 其相亦如是。生住灭相无有决定.凡人贪着谓有决定.诸贤圣怜愍欲止其颠倒还以其所著名字为说.语言虽同其心则异.如是说生住灭相不应有难。如(二)幻化所作不应责其所由.不应于中有忧喜想.但应眼见而已。如梦中所见不应求实.如干闼婆城日出时 
注: 
(一)番梵云。而说如是生如是住与灭。 
(二)原刻下衍如字。依丽刻及番本删。 

现而无有实.但假为名字不久则灭。生住灭亦如是.凡夫分别为有.智者推求则不可得。 
(一)观作作者品第八 
问(二)曰.现有作有作者有所用作法.三事和合故有果报.是故应有作者作业。答曰.上来品品中破一切法皆无有余.如破三相.三相无故无有有为.有为无故无无为.有为无为无故一切法尽无.作作者若是有为有为中已破.若是无为无为中已破.不 应复问。汝着心深故而复更问.今当复说。 
(三)决定有作者 不作决定业. 决定无作者 不作无定业。 
若先定有作者. (四)定有作业则不应作.若先定无作者.定无作业亦不应作。何以故. 
(五)决定业无作. 是业无作者. 定作者无作. 作者亦无业。 
若(六)先决定有作业.不应更有作者.又离作者应有作业.但是事不然。若先定有作者. 不应更有作业.又离作业应有作者.但是事不然。是故决定作者.决定作业不应有 
注: 
(一)以下无畏论卷三.四本作观作者及业品。 
(二)无畏原云。作者及业极成乃有业果。 
(三)决定有无意谓定是定非。 
(四)无畏原云。不应作定是业。亦不应作定非业。今译文倒。 
(五)番梵颂云。定是则无作。成无作者业。定是则无作。成无业作者。无畏牒颂二四句同今译。佛护释云。此顺前颂先解决定作者作定业也。此颂首句三句之决定是本为属声而下略名字。故佛护解作决定作者。月称又解作决定业。无确论也。 
(六)无畏原云。不许业成决定而无作。又不许业无作者故谓决定作者作决定业不应道理。 

(一)作.不决定作者.不决定作业亦不应有作.何以(二)故.本来无故。有作者有作业尚不能作.何况无作者无作业。复次. 
(三)若定有作者 亦定有作业. 作者及作业 即堕于无因。 
若先定有作者定有作业.汝谓作者有作即为无因.离作业有作者离作者有作业 
则不从因缘有。问曰.若不从因缘有作者有作业有何咎。答曰. 
若堕于无因 则无因无果. 无作无作者 无所用作法. 
若无作等法 则无有(四)罪福. 罪福等无故 罪福报亦无. 
若无罪福报 亦无大涅盘. 诸可有所作 皆空无有果。 
若堕于无因.一切法则无因无果.能生法名为因.所生法名为果.是二即无。是二无 
故无作无作者亦无所用作法亦无罪福.罪福无故亦无罪福果报及大涅盘道.是 
故不得从无因生。问曰.若作者不定而作不定业有何咎。答曰.一事无尚不能起作 
业.何况二事都无.譬如化人以虚空为舍.但有言说而无作者无作业。(五)问曰.若无作 
注: 
(一)原刻下衍业字。今依丽刻删。 
(二)无畏下接次颂。今译改文。脉络不明。 
(三)番梵云。若定非作者作定非业者。今译改错。释亦错。 
(四)番梵原作法非法。 
(五)无畏问曰。即以定是定非两俱作者作两俱业如何。今译文晦。 

者无作业不能有所作.今有作者有作业应有作。答曰. 
作者定不定 不能作二业. 有无相违故 一处则无二。 
作者定不定不能作定不定业.何以故.有无相违故.一处不应有二。有是决定.无是不决定.一人一事云何有有无。复次. 
(一)有不能作无 无不能作有. 若有作作者 其过如先说。 
若有作者而无业何能有所作.若无作者而有业亦不能有所作.何以故.如先说有 
中若先有业作者复何所作.若无业云何可得作.如是则破罪福等因缘果报.是故偈中说有不能作无无不能作有若有作作者其过如先说。复次. 
(二)作者不作定. 亦不作不定 及定不定业. 其过先已说。定业已破.不定业亦破.定不定业亦破.今欲一时总破故说是偈.是故作者不能作 
三种业。今三种作者亦不能作业.何以故.作者定不定 亦定亦不定. 不能作于业. 其过先已说。 
注: 
(一)番梵颂云。作者若决定不作不定业。不定不作定。此亦成先过。无畏牒颂云。作者及作业定不作不定云云。释云。决定者不作不定业。不定者不作定业。佛护云。前依定不定俱三种同类说。今依异类说。 
(二)番梵下有三颂。一云。作者若是定。不作不决定俱定不定业。因如上说故。二云。作者若不定亦不作决定俱定不定业。因如上说故。三云。作者定不定。亦不作决定或不决定业。因如前当知。无畏牒前二颂首句皆云作者及与业。 

作者定不定亦定亦不定不能作业.何以故.如(一)先三种过因缘此中应说。如是一切处求作者作业皆不可得。问曰.若言无作无作者则复堕无因。答曰.是业从众缘生假名为有.无有决定如汝所说. (二)何以故. 
(三)因业有作者 因作者有业. 成业义如是 更无有余事。 
业先无决(四)定.因人起业因业有作者.作者亦无决定.因有作业名为作者.二事和合故得成作作者。若从和合生则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则无所生.但随凡夫忆想分别故说有作业有作者.第一义中无作业无作者。复次. 
(五)如破作作者 受受者亦尔. 及一切诸法 亦应如是破。 
(六)如作作者不得相离.不相离故不决定.无决定故无自性.受受者亦如是。受名五阴身.受者是人.如是离人无五阴离五阴无人.但从众缘生。如受受者.余一切法亦应如是破。 
(七)观本住品第九 
注: 
(一)原刻下衍过字。依丽刻删。佛护释云。业定则无作。不定则无因。如前说也。 
(二)无畏次云。如是颂曰。 
(三)番梵颂云。作者缘业成。业复缘作者。除此得生起不见能成因。无畏释云。作者依业而起。业依作者而起。 
(四)原刻下衍无字。依丽刻删。 
(五)此颂意译。 
(六)无畏释云。除缘起则不成。以是破作者及业。 
(七)番梵同此。意云先存者 pu^rva。无畏作观取者及取品。灯作观取者品。 


问曰.(一)有人言 
(二)眼耳等诸根 苦乐等诸法. 谁有如是事 是则名本住。 
若无有本住 谁有眼等法. 以是故当知 先已有本住。眼耳鼻舌身命等诸根名为眼耳等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思忆念等心心数法名为苦乐等法。有(三)论师言.先未有眼等法应有本住.因是本住眼等诸根得增长. 若无本住身及眼耳诸根为因何生而得增长。答曰. 若(四)离眼等根 及苦乐等法 先有本住者. 以何而(五)可知。 若(六)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有本住者.以何可说.以何可知。如外法瓶衣等以眼等根得知.内法以苦乐等根得知.如经中说可坏是色相能受是受相能识是识相.汝说离眼耳苦乐等先有本住者以何可知说有是法。问曰.有论师言出入息视?寿命思惟苦乐憎爱动发等是神相.若无有神云何有出入息等相.是故当知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有本住。答曰.是神若有应在身内如壁中有柱.若在身外如人被 
注: 
(一)勘番梵。有人言系颂文。月称释云。是正量部计。 
(二)番梵云。见及闻等法受等及增上。次下眼等皆作见等。 
(三)佛护释云。见等受等是何者所取。彼应在见等以前有。 
(四)番梵此颂本无离字。但反质如何先有。次外答离法有。乃从离义以破。 
(五)勘番梵作施设。旧译亦作假名。故下长行释云以何可说也。 
(六)无畏原无离义。与颂相顺。月称释云。成无待过故。 

铠。若在身内身则不可破坏.神常在内故.是故言神在身内但有言说虚妄无实。若在身外覆身如铠者身应不可见.神细密覆故.亦应不可破坏.而今实见身坏.是故当知离苦乐等先无余法。若谓断臂时神缩在内不可断者断头时亦应缩在内不应死.而实有死.是故知离苦乐等先有神者但有言说虚妄无实。复次若言身大则神大身小则神小如灯大则明大灯小则明小者.如是神则随身不应常.若随身者身无则神亦无.如灯灭则明灭。若神无常.则与眼耳苦乐等同.是故当知离眼耳等先无别神。复次如风狂病人不得自在不应作而作.若有神是诸作主者云何言不得自在.若风狂病不恼神者应离神别有所作。如是种种推求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无本住。若必谓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有本住者无有是事.何以(一)故.若离眼耳等 而有本住者. 亦应离本住 而有眼耳等。若本住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有者.今眼耳等根苦乐等法亦应离本住而有。问曰. (二)二事相离可尔.但使有本住。答曰. 
注: 
(一)原刻下衍若此是三字。依丽刻删。 
(二)勘佛护释。意云虽无见等而本住自有也。 

(一)以法知有人 以人知有法. 离法何有人 离人何有法。 
法者眼耳苦乐等.人者是本住.汝谓以有法故知有人以有人故知有法.今离眼耳 
等法何有人离人何有眼耳等法。(二)复次. 
(三)一切眼等根 实无有本住. 眼耳等诸根 异相而分别。 
若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实无有本住.因眼缘色生眼识.以和合因缘知有眼耳等诸根.不以本住故知.是故偈中说一切(四)眼等根实无有本住眼耳等诸根各自能分别。(五)问曰. 若眼等诸根 无有本住者. 眼等一一根 云何能知尘。若一切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无本住者今一一根云何能知尘.眼耳等诸根无思惟不应有知.而实知尘.当知离眼耳等诸根更有能知尘者。(六)答曰.若尔者为一一 根中各有知者.为一知者在诸根中.二俱有过.何以故. (七)见者即闻者 闻者即受者. 如是等诸根 则应有本住。 
注: 
(一)人法番梵作谁何.无畏释乃云见闻及本住.知番梵作明。佛护释乃云现义知义。今译皆取意改。 
(二)无畏下作问辞。他宗通前难也。佛护月称均同。今译误。 
(三)番梵颂云。非见等一切先自有何法。但见等异法异时而能明。无畏等释云。非总一切先有本住。但见等各别先有。异法异时分别而知为见者或闻者等.此是避上过也。 
(四)原刻下衍耳字。依丽刻删。 
(五)此下答破。前半颂牒云若一切先非有者。后半颂破云各别先云何有。 
(六)无畏下复次释。 
(七)四本颂云。若见者即闻又即是受者。各各有本住如是则非理。无畏佛护牒颂均云。若各各先有应见者即闻云云。 

若见者即是闻者见闻者即是受者.则是一神.如是眼等诸根应先有本住。色声香等无有定知者.或可以眼闻声.如人在六向随意见闻。(一)若闻者见者是一于眼等根随意见闻.但是事不然。 
若见闻各异 受者亦各异.  (二)见时亦应闻 如是则神多。 
若见者闻者受者各异.若见者时亦应闻.何以故.离见者有闻者故。如是鼻舌身中神应一时行.若尔者人一而神多.以一切根一时知诸尘故.而实不尔.是故见者闻者受者不应俱用。(三)复次. 
眼耳等诸根 苦乐等诸法 所从生诸大 彼大亦无神。若人言离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别有本住.是事先已破.今于眼耳等所因四大.是大中亦无本住。问曰.若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无有本住可尔.眼耳等诸根苦 乐等诸法应有。答曰. 若眼耳等根 苦乐等诸法 (四)无有本住者 眼等亦应无。 
注: 
(一)无畏问曰。见者闻者各异。颂答。 
(二)番梵云。见时成闻者是则成多我。 
(三)无畏问曰。见等色处所依四大中有本住故。颂答。 
(四)番梵云。无有所属者彼等亦非有。 

若眼耳苦乐等诸法无有本住者谁有此眼耳等.何缘而有.是故眼等亦无。(一)复次. (二)眼等无本住 今后亦复无. 以三世无故 无有无分别。思惟推求本住于眼等先无.今后亦无.若三世无即是无生寂灭.不应有难若无本 住云何有眼耳等.如是问答戏论则灭.戏论灭故诸法则空。 
(三)观然可然品第十 
问曰.应有受受者.如然可然.然是受者.可然是受所谓五阴。答曰.是事不尔.何以故.然可然俱不成故。然可然若以一法成.若以二法成.二俱不成。问曰.且置一异法.若 言无然可然今云何以一异相破.如兔角龟毛无故不可破.世间眼见实有事而后可思惟如有金然后可烧可锻.若无然可然不应以一异法思惟.若汝许有一异法 当知有然可然.若许有者则为已有。答曰.随世俗法言说不应有过.然可然若说一 若说异不名为受.若离世俗言说则无所论.若不说然可然云何能有所破.若无所说则义不可明。如有论者欲破有无必应言有无.不以称有无故而受有无.是以随 
注: 
(一)无畏次问何以决定说无本住。颂答。 
(二)番梵颂云。若法见等前今后皆无有。此中说有无分别皆成倒。 
(三)四本皆作观火薪品。以下然可然皆作火薪。 

世间言说无咎。若口有言便是受者.汝言破即为自破.然可然亦如是虽有言说亦复不受。是故以一异法思惟然可然二俱不成。何以故. 若然是可然 作作者则一. 若然异可然 离可然有然。然是火.可然是薪.作者是人.作是业。若然可然一则作作者亦应(一)一.若作作者一则 陶师与瓶一.作者是陶师.作是瓶。陶师非瓶.瓶非陶师.云何为一.是以作作者不一 故然可然亦不一。若谓一不可则应(二)异.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然与可然异应离可(三)然别有然分别是可然是然.处处离可然应有然.而实不尔.是故异(四)亦不可得。复次. 如是常应然 不因可然生. 则无然火功 亦名无作火。若然可然异则然不待可然而常然.若常然者则自住其体不待因缘人功则空。人功者(五)将护火令然.是功现有.是故知火不异可然。复次若然异可然然即无作.离可然火何所烧.若尔者火则无(六)作.无作火无有是事。问(七)曰.云何火不从因缘生人功亦空。答曰. 
注: 
(一)无畏次释云。何以故。火是作者薪是业故。 
(二)无畏次出后半颂。 
(三)原刻下衍然字。依丽刻及番本删。 
(四)原刻作而。依丽刻及番本改。 
(五)无畏意谓使火炽然。 
(六)无畏意谓无烧?等业。 
(七)无畏意谓若说何故不因可然而生又无功力者。今当答。盖牒上释而来也。 

然不待可然 则不从缘生. 火若常然者 人功则应空。然可然若异则不待可然有然.若不待可然则无相因法.是故不从因缘生。复次若 然异可然则应常然.若常然者应离可然别见有然.更不须人功。何以故. 
若汝谓然时 名为可然(一)者.  (二)尔时但有薪 何物然可然。若谓先有薪烧时名可然者是事不尔.若离然别有可然者云何言然时名可然。复次. 若异则(三)不至. 不至则不烧. 不烧则不灭. 不灭则常住。 若然异可然则然不应至可然.何以故.不相待成故.若然不相待成则自住其体何用可然是故不至。若不至则不然可然.何以故.无有不至而能烧故。若不然则无灭.应常住自相.是事不尔。问曰. 
(四)然与可然异 而能至可然. 如此至彼人 彼人至此人。然与可然异而能至可然.如男至于女如女至于男。答曰. 
注: 
(一)无畏次云。若谓如是云云。今当答。 
(二)番梵原作若时唯有彼。不说唯有何法。故释灯皆错译作唯有火。 
(三)番梵意谓不相遇合。 
(四)此文顺梵。番译文倒。又番梵末二句云。如女至于男又男至于女。 

若谓然可然 (一)二俱相离者. 如是然则能 至于彼可然。若离然有可然若离可然有然各自成者如是则应然至可然.而实不尔.何以故.离然无可然离可然无然故.今离男有女离女有男.是故汝喻非也.喻不成故然不至可然.问(二)曰.然可然相待而有.因可然有然因然有可然.二法相待成。答曰. 
若因可然然 因然有可然.  (三)先定有何法 而有然可然。 
若因可然而然成.亦应因然可然成。是中若先定有可然则因可然而然成.若先定有然则因然可然成。今若因可然而然成者则先有可然而后有然.不应待然而有可然.何以故.可然在先然在后故。若然不然可然是则可然不成.又可然不在余处. 离于然故.若可然不成然亦不成。若先然后有可然然.亦有如是过.是故然可然二 俱不成。(四)复次. 
若因可然然 则然成复成.  (五)是为可然中 则为无有然。若欲因可然而成然则然成已复成.何以故.然自住于然中.若然不自住其体从可 
注: 
(一)番梵云。由一遮余者是则异薪火亦能至于薪。月称释云。应成不相待而有也。 
(二)佛护先有一段问曰。薪火二者非一非异以是极成。答举一颂破一异非有。次下乃明互待义。 
(三)四本皆云。薪火皆有待。何法最先成。无畏释云。此难二法何者先成。今译文倒。 
(四)无畏云。若谓薪先成而待彼有火者。今答. 
(五)番梵云。亦复所燃薪。 

然成者无有是事.是故有是然从可然成.今则然成复成有如是过。复有可然无然过.何以故.可然离然自住其体故.是故然可然相因待无有是事。(一)复次. 
(二)若法因待成 是法还成待. 今则无因待 亦无所成法。 
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本因待.如是决定则无本因二事。如因可然而成然.还因于然而成可然.是则二俱无定.无定故不可得。(三)何以故. 
若法有待成 未成云何待. 若成已有待 (四)成已何用待。 
若法因待成是法先未成.未成则无.无则云何有因待。若是法先已成.先成何用因待。是二俱不相因待.是故汝先说因然可然相待成无有是事。(五)是故. 
(六)因可然无然 不因亦无然. 因然无可然 不因无可然。 
今因待可然然不成.不因待可然然亦不成。可然亦如是.因然不因然二俱不成.是过先已说。复次. 然不余处来 然处亦无然. 可然亦如是. 余如去来说。 
注: 
(一)无畏问曰。随一先有虽不成。但可成互待。颂答。 
(二)番梵颂云。若物有待成。即此复因待而成所待者。果何待何成。 
(三)无畏下复次释。 
(四)番梵云。彼待则非理。 
(五)无畏下复次释。 
(六)番梵颂云。无待薪之火亦无不待火。无待火之薪亦无不待薪。第一句可字原刻作何。依丽刻改。 

然不于余方来入可然中.可然中亦无然.析薪求然不可得故。可然亦如是不从余处来入然中.然中亦无可然。如然已不然未然不然然时不然.是义如去来中说。(一)是故. (二)若可然无然 离可然无然. 然亦无可然 然中无可然。可然中无然.可然不然.何以故.先已说作作者一过故。离可然无然.有常然等过故。然无有可然.然中无可然.可然中无然.以有异过故.三皆不成。问曰.何故说然可然。 
答曰.如因可然有然.如是因受有受者.受名五阴.受者名人.然可然不成故受受者亦不成。何以故. 
以然可然法 (三)说受受者法. 及以说瓶衣 一切等诸法。 
如可然非然.如是受非受者.作作者一过故。又离受无受者.异不可得故.以异过故 
三皆不成。如受受者.外瓶衣等一切法(四)皆同上说无生毕竟空。是故. 
(五)若人说有我 诸法各异相. 当知如是人 不得佛法味。 
注: 
(一)无畏下复次释。 
(二)四本颂云。即薪非是火。离薪亦无火。火非薪相应。火薪相互无。佛护释后半颂云。此相应火薪是一是异皆已遮故。今译脱误。 
(三)番梵云。如次说我取一切瓶衣等。合说皆无余。月称释云。如火与薪如次说我与取。余瓶衣等亦一一相合说也。 
(四)无畏原作当知已尽说无余。 
(五)番梵云。若说我与物或俱或异者。佛护释云。说与彼俱者为我如取俱法为我。或相异者为我如见等前本住。 

诸法从本已来无生毕竟寂灭相.是故品末说是偈。若人说我相如犊子部众说.不得言色即是我.不得言离色是我.在第五不可说藏中。如萨婆多部众说诸法各各相.是善是不善是无记(一)是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别异。如是等人不得诸法寂灭相.以佛语作种种戏论。 
(二)观本际品第十一 
问曰. (三)无本际经说众生往来生死本际不可得.是中说有众生有生死.以何因缘故而作是说。答曰. 
(四)大圣之所说 本际不可得. 生死无有始 亦复无有终。 
圣人有三种.一者外道五神通.二者阿罗汉辟支佛.三者得神通大菩萨.佛于三种中最上故言大圣。佛所言说无不是实.说生死无始.何以故.生死初后不可得.是故言无始。汝谓若无初后应有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有始终 中当云何有. 是故于此中 先后共亦无。 
注: 
(一)原刻作道。依丽刻改。 
(二)梵作观前后际品。与此同。余本皆作观生死品。 
(三)无畏原云。无始终经中佛说。诸比丘。流转无始终不见前后际云云。佛护释.此成有我也。 
(四)番梵灯颂云。问见前际否。大牟尼说非。流转无始终彼无前无后。无畏释。此因外道问而佛答也。今译脱误。 

因中后故有初.因初中故有后.若无初无后云何有中.生死中无初中后是故说先后共不可得。何以故. 
若使先有生 后有老死者. (一)不老死有生 不生有老死。 
若先有老死 而后有生者. (二)是则为无因 不生有老死。 
生死众生若先生渐有老而后有死者则生无老死.法应生有老死老死有生.又(三)不老死而生.是亦不然。又因生有老死.若先老死后生则老死无因.生在后故.又不生何有老死。若谓生老死先后不可得一时成者.是亦有过.何以故.生及于老死 不得一时共. 生时则有死 是二俱无因。若生老死一时则不然.何以故.生时即有死故。法应生时有死时无.若生时有死是事不然。若一时生则(四)无有相因.如牛角一时出则不相因。(五)是故.若使初后共 是皆不然者. 何故而戏论 谓有生老死。思惟生老死三皆有过故.即无生毕竟空.而今何故贪着戏论生老死谓有决定相。 
注: 
(一)番梵云。生则无老死又无死亦生。 
(二)番梵云。无生之老死无因云何成。 
(三)无畏原作又成先无死而今生之过。 
(四)无畏原作二俱成无因。 
(五)无畏问曰。先后共虽不成。但生老死应有。次颂答。 


复次. 
诸所有因果 及相可相法. 受及受者等 (一)所有一切法. 
非但于生死 本际不可得. 如是一切法 本际皆亦无。 
一切法者所谓因果相可相受及受者等皆无本际.非但生死无本际.以略开示故说生死无本际。 观苦品第十二 
(二)有说曰.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说诸苦 (三)于果则不然。有人言苦恼自作.或言他作.或言亦自作亦他作.或言无因作.于果皆不然。于果皆不然者.众生以众缘致苦.厌苦欲求灭.不知苦恼实因缘有四种谬.是故说于果皆不然。何以故. 
苦若自作者 则不从缘生. 因有此阴故 而有彼阴生。 
注: 
(一)番梵云.诸有义随应。无畏释云。随有余义如解脱涅盘知与所知量与所量一切施设为有者。俱同此说。 
(二)无畏问曰。有说苦是自作等故有苦。颂答。有说二字在颂文内。 
(三)番梵云。此不成所作。 

若苦自作则不从众缘生.自名从自性生.是事不然.何以故.因前五阴有后五阴生.是故苦不得自作。问曰.若言此五阴作彼五阴者则是他作。答曰.是事不然.何以故. 
(一)若谓此五阴 异彼五阴者. 如是则应言 从他而作苦。 
若(二)此五阴与彼五阴异彼五阴与此五阴异者.应从他作。如缕与布异者应离缕有布.若离缕无布者则布不异缕.如是彼五阴异此五阴者则应离此五阴有彼五阴. 若离此五阴无彼五阴者则此五阴不异彼五阴.是故不应言苦从他作。(三)问曰.自作者是人.人自作苦自受苦。答曰. 
若人自作苦 离苦何有人. 而谓于彼人 而能自作苦。 
若谓人自作苦者. (四)离五阴苦何处别有人而能自作苦.应说是人而不可说.是故苦 
非人自作。若谓人不自作苦他人作苦与此人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苦他人作 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于苦 何有此人受。 
若他人作苦与此人者.离五阴无有此人受。复次. 
注: 
(一)番梵云。若彼与此异。若此与彼异。 
(二)此彼五?无畏作未来?现在?。 
(三)无畏问曰。不说苦由苦自作。亦不说由他因缘作。但说由自他众生作为自他作。次颂答。 
(四)无畏原云。应在未作苦前有能作者。乃谓彼是此人。 


(一)苦若彼人作 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 而能授于此。 
若谓彼人作苦授与此人者.离五阴苦何有彼人作苦持与此人.若有应说其相。复次. 自作若不成 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 (二)即亦名自作。种种因缘彼自作苦不成而言他作苦是亦不然.何以故.此彼相待故。若彼作苦于彼亦名自作苦.自作苦先已破.汝受自作苦不成故.他作亦不成。(三)复次.苦不名自作 法不自作法. (四)彼无有自体 何有彼作苦。 自作苦不然.何以故.如刀不能自割如是法不能自作法.是故不能自作。他作亦不然.何以故.离苦无彼自性.若离苦有彼自性者应言彼作苦.彼亦即是苦云何苦自作苦。问曰.若自作他作不然.应有共作。答曰. 若彼此苦成 应有共作苦. 此彼尚无作 何况无因作。自作他作犹尚有过.何况无因作.无因多过.如破作作者品中说。复次. 
注: 
(一)无畏佛护牒文及灯论皆缺此颂。 
(二)番梵云。即成彼自作。 
(三)无畏问曰。即以彼苦作苦故异门说自作。以非苦之人作苦异门说他作。次颂答。 
(四)番梵云。若无他自作。 

非但说于苦 四种义不成. 一切外万物 四义亦不成。佛法中虽说五受阴为苦.有外道人谓苦受为苦。是故说不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 外万物地水山木等一切法皆不成。 
(一)观行品第十三 
问曰. 
(二)如佛经所说 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 是名为虚诳。 
佛经中说虚诳者即是妄取相. (三)第一实者所谓涅盘非妄取相.以是经说故当知有 
诸行虚诳妄取相。(四)答曰. 
(五)虚诳妄取者 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 欲以示空义。 
(六)若妄取相法是即虚诳者是诸行中为何所取.佛如是说当知说空义。问曰.云何知 一切诸行皆是空义。答曰.一切诸行虚妄相故空.诸行生灭不住无自性故空.诸行名五阴.从行生故。是五阴皆虚妄无有定相.何以故.如婴儿时色非匍匐时色.匍匐 
注: 
(一)四本同此。无畏佛护本作观真实性品。佛护品首释云。诸行不真实。次问何为真实。乃举颂答。故此品名真实也。但无畏问曰。四相虽无。外物诸行则有。颂答云云。 
(二)番梵灯云。如世尊所说法取夺则妄。以下虚诳妄取皆作取夺及虚妄。今译误。 
(三)原刻作等。依丽刻及番本改。 
(四)无畏问曰。若行即虚妄者。二者同是无义。云何得说由取而妄。颂答。 
(五)番梵云。若法取则妄。 
(六)无畏释云。取夺者。颠倒现似义。虚妄者。施设性空义。皆非无义。得成取法是妄。以故当知佛说取夺法乃说空也。 

时色非行时色.行时色非童子时色.童子时色非壮年时色.壮年时色非老年时色. 如色念念不住故分别决定性不可得。婴儿色为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为异.二俱有过。何以故.若婴儿色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者.如是则是一色皆为婴儿无有匍匐乃至老年.又如泥团常是泥团终不作瓶.何以故.色常定故。若婴儿色异匍匐色者.则婴儿不作匍匐匍匐不作婴儿.何以故.二色异故。如是童子少年壮年老年色不应相续.有失亲属法无父无子.若尔者唯有婴儿应得父.余则匍匐乃至老年不应有分.是故二俱有过。问曰.色虽不定.婴儿色灭已相续更生乃至老年色.无有如上过。答曰.婴儿色相续生者为灭已相续生.为不灭相续生。若婴儿色灭云何有相续.以无因故.如虽有薪可然火灭故无有相续.若婴儿色不灭而相续者则婴儿色不灭常住本相亦无相续。问曰.我不说灭不灭故相续生.但说不住相似生故言相续生。答曰.若尔者则有定色而更生.如是应有千万种色.但是事不然.如是亦无相续。如是一切处求色无有定相.但以世俗言说故有。如芭蕉树求实不可得但有皮叶.如是智者求色阴念念灭更无实色可得不住.色形色相相似次第生难可分别。如灯焰分别定色不可得.从是定色更有色生不可得.是故色无性故空.但以世俗言说故有。受亦如是.智者种种观察次第相似故生灭难可别知如水流相续.但以觉故说三受在身.是故当知受同色说。想因名相生.若离名相则不生.是故佛说分别知名字相故名为想.非决定先有.从众缘生无定性。无定性故如影随形.因形有影无形则无影影无决定.若定有者离形应有影而实不尔.是故从众缘生无自性故不可得.想亦如是.但因外名相以世俗言说故有。识因色声香味触等眼耳鼻舌身等生.以眼等诸根别异故识有别异。是识为在色为在眼为在中间无有决定.但生已识尘识此人识彼人.知此人识为即是知彼人识为异.是二难可分别。如眼识.耳识亦难分别.以难分别故.或言一或言异.无有决定分别。从众缘生故.眼等分别故.空无自性。如技人含一珠.出已复示人则生疑.为是本珠为更有异.识亦如是生已更生.为是本识为是异识.是故当知识不住故无自性虚诳如幻。诸行亦如是.诸行者身口意行有二种净不净.何等为不净.恼众生贪着等名不净.不恼众生实语不贪着等名净。或增或减.净行者在人中欲天色天无色天受果报已则减.还作故名增.不净行者亦如是在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中受果报已则减.还作故名增.是故诸行有增有减故不住。如人有病.随宜将适病则除愈.若不将适病则还集.诸行亦如是.有增有减故不决定.但以(一)世俗言说故有。因世谛故得见第一义谛.所谓无明缘诸行.从诸行有识着.识着故有名色.从名色有六入.从六入有触.从触有受.从受有爱.从爱有取.从取有有.从有有生.从生有老死忧悲苦恼恩爱别苦怨憎会苦等.如是诸苦皆以行为本.佛以世谛故说。若得第一义谛生真智慧者则无明息.无明息故诸行亦不集.诸行不集故见谛所断身见疑戒取等断.及思惟所断贪恚色染无色染调戏无明亦断.以是断故一一分灭.所谓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恩爱别苦怨憎会苦等皆灭.以是灭故五阴身毕竟灭更无有余唯但有空.是故佛欲示空义故说诸行虚诳。复次.诸法无性故虚诳.虚诳 
注: 
(一)原刻下衍谛字。依丽刻删。 
故空.如偈说. 
(一)诸法有异故 知皆是无性. (二)无性法亦无. 一切法空故。诸法无有性.何以故.诸法虽生不住自性是故无性。如婴儿定住自性者终不作匍匐乃至老年.而婴儿次第相续有异相现匍匐乃至老年.是故说见诸法异相故知无性。问曰.若诸法无性即有无性法有何咎。答曰.若无性云何有法.云何有相.何以故.无有根本故。但为破性故说无性.是无性法若有者不名一切法空.若一切法空云何有无性法。问曰. 
(三)诸法若无性. 云何说婴儿 乃至于老年 而有种种异。 
诸法若无性则无有异相.而汝说有异相.是故有诸法性.若无诸法性云何有异相。 
答曰. 
若诸法有性 云何而得异. 若诸法无性 云何而有异。 
若诸法决定有性云何可得异.性名决定有不可变异.如真金不可变.又如暗性不 
注: 
(一)番梵云。诸物无自性见有变异故。无畏佛护释云。此叙他宗之辞。谓佛说妄法可非无义。但是物中无人我自性。见有转变异位故。门论引用此文云解法空。不属他宗。 
(二)番梵云。无性物则无。以诸物空故。无畏释云。诸物是空则不得有法自性故。此处以物与法分说。 
(三)次下二颂。四本俱合作一颂云。若无体性者变异复何属。若有体性者云何而得异。今译误开为二。 


变为明.明性不变为暗。复次. 是法则无异 异法亦无异. 如壮不作老 (一)老亦不作壮。若法有异者则应有异相.为即是法异为异法异.是二不然。若是法异则老应作老而老实不作老.若异法异者老与壮异壮应作老而壮实不作老.二俱有过。问曰.若是法即异有何咎.如今眼见年少经日月岁数则老。答曰. 
若是法即异 乳应即是酪. 离乳有何法 而能作于酪。 
若是法即异者乳应即是酪更不须因缘.是事不然.何以故.乳与酪有种种异故乳不即是酪.是故法不即异。若谓异法为异者是亦不然.离乳更有何物为酪。如是思惟是法不异异法亦无异.是故不应偏有所执.问曰.破是破异犹有空在.空即是法。 
答曰. 若有不空法 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 何得有空法。 
若有不空法相因故应有空法.而上来种种因缘破不空法.不空法无故则无相待. 
注: 
(一)番梵云。老亦不作老。佛护释云。即壮为老则有异法一处过。即老为老则有分别无用过。今译错。 

无相待故何有空法。(一)问曰.汝说不空法无故空法亦无若.尔者即是说空.但无相待故不应有执.若有对应有相待.若无对则无相待.相待无故则无相.无相故则无执. 
如是即为说空。答曰. 
(二)大圣说空法 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 (三)诸佛所不化。 
大圣为破六十二诸见及无明爱等诸烦恼故说空.若人于空复生见者是人不可化。譬如有病须服药可治.若药复为病则不可治。如火从薪出以水可灭.若从水生为用何灭.如空是水能灭诸烦恼火。有人罪重贪着心深智慧浅故于空生见.或谓有空或谓无空.因有无还起烦恼.若以空化此人者则言我久知是空.若离空则无涅盘道.如经说离空无相无作门得解脱者但有言说。 
(四)观合品第十四 
说(五)曰.上破根品中说见所见见者皆不成.此三事无异法故则无合.无合义今当说。 
(六)问曰.何故眼等三事无合。答曰. 
注: 
(一)无畏下复次释。 
(二)番梵作诸胜者。 
(三)番梵云。说彼等叵化。 
(四)以下无畏论卷四。 
(五)无畏上有一段问曰。诸物实有。世间现见合故。此文是答。 
(六)无畏原云。若谓此是何理者今当释。 

见可见见者 (一)是三各异方. 如是三法异 终无有合时。见是眼根可见是色尘.见者是我. (二)是三事各在异处终无合时。异处者.眼在身内.色在外.我者或言在身内或言?一切处.是故无合。复次若谓有见法.为合而见不合而见.二俱不然。何以故.若合而见者随有尘处应有根有我.但是事不然.是故不合。若不合而见者根我尘各在异处亦应有见而不见.何以故.如眼根在此不见远处瓶.是故二俱不见。问曰.我意根尘四事合故有知生能知瓶衣等万物.是故有见可见见者。答曰.是事根品中已破.今当更说。汝说四事合故知生.是知为见瓶衣等物已生.为未见而生。若见已生者知则无用.若未见而生者是则未合云何有知生。若谓四事一时合而知生是亦不然.若一时生则无相待.何以故.先有瓶次见后知生.一时则无先后。知无故见可见见者亦无.如是诸法如幻如梦无有定相何得有合. 
无合故空。复次. 染与于可染 染者亦复然. 余入余烦恼 皆亦复如是。 
注: 
(一)四本皆云。是三各二二及一切相互终无有相合。今译脱误。 
(二)无畏释云。是三法各二二及一切相互皆不成合。又释云。所见与见。所见与见者。见与见者。是为二二相互。又见所见与见者。是为一切相互。 


如见可见见者无合故.染可染染者亦应无合。如说见可见见者三法则说闻可闻闻者余入等.如说染可染染者则说策可策策者余烦恼等。(一)复次.异法当有合 见等无有异. 异相不成故 见等云何合。 
凡物皆以异故有合.(二)而见等异相不可得是故无合。复次. 非但可见等 异相不可得. 所有一切法 皆亦无异相。 
非但见可见见者等三事异相不可得.一切法皆无异相。问曰.何故无有异相。答曰. 异因异有异 异离异无异. (三)若法所因出 是法不异因。 
汝所谓异.是异因异法故名为异.离异法不名为异. (四)何以故.若法从众缘生是法不异因.因坏异亦坏故.如因梁椽等有舍舍不异梁椽.梁椽等坏舍亦坏故。问曰.若有定异法有何咎。答曰. 
(五)若离从异异 应余异有异. 离从异无异 是故无有异。若离从异有异法者则应离异有异法.而实离从异无有异法.是故无余异。如离五 
注: 
(一)无畏问曰。何故所见等相互一时无合。颂答。 
(二)无畏原云。所见等各自为类无异故无合。 
(三)番梵云。若因彼为此则不与彼异。 
(四)无畏意谓复次若依彼法而起者则与彼法不得有异。 
(五)番梵与无畏牒颂文异意同。俱谓若异法与所从异者相异。乃可无余异而自成异。今既非有无异而自异者。是故亦无异法也盖二法相待称异。故文字钩锁如此。今译晦涩。 

指异有拳异者.拳异应于瓶等异物有异.今离五指异拳异不可得.是故拳异于瓶衣等无异法。 问(一)曰.我经说异相不从众缘生.分别总相故有异相.因异相故有异法。 
答曰. 异中无异相 不异中亦无. 无有异相故 则无此彼异。 汝言分别总相故有异相因异相故有异法.若尔者异相从众缘生.如是即说众缘 法是异相.离异法不可得故.异相因异法而有不能独成。今异法中无异相.何以故. 先有异法故何用异相。不异法中亦无异相.何以故.若异相在不异法中不名不异 法。若二处俱无即无异相.异相无故此彼法亦无。复次.异法无故亦无合。 
是法不自合 异法亦不合. 合者及合时 合法亦皆无。 是法自体不合.以一故.如一指不自合。异法亦不合.以异故.异事已成不须合故。如是思惟合法不可得.是故说合者合时合法皆不可得。 
中论卷第二 
注: 
(一)无畏问曰。缘起者非异。但待所谓异之共相而异。颂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