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慈云法雨

找回内心的宁静

作者: 若 宽    日期: 2010-07-08    浏览: 1396

长久顿于一处,特别是置身于小寺庵,混迹于俗务琐事中,整天迎来送往,上下迁就,百般迎合,穿梭于难缠的是非人情中,久而久之,心力承受不下,好想休歇,找回属于自己的空间。

而在家人看你是师父,认为有别于常人,有种超脱的内力,修行人哪有苦恼?出家众都羡慕小庙,以为自在,当家有权力,不知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管挂单还是来常住,最多是替你做二堂功课,有时也不肯做,晚上电脑种菜,早晨睡到日上三竿,还是叫不起来。要什么,就得满足,否则背起包袱跟你再见。所谓“铁打的庙,流水的道。”有的是师父,有的是庙,可以转换门庭。你不能说她一句话,居士们鞍前马后跟着为之购物,捧居士们说几句好话听,居士们开心呀,说这师父真好,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吧。当家整天忙死累死,她们不闻不问,还说你是应该的。好坏你是不能说的,都得说好,要得忍受,敬之如尊客。她住久了心动乱了,就要跑,就说这个寺庙不清净,不如法,供也供不住,居士们就说你这当家没本事,怎么留不住人呀!所以里外不是人。

而现在有的信徒美之名来寺庙学佛,无非是为了家庭的疑难,有个倾诉的地方,你得做个真实的听众,为她们排忧解难,还要满足她们求财发达的愿望。有的来图个暂时的清净,有的来图寺庙的素菜好吃,你最好天天美食供应。来久了,就觉得师父对我不怎么样,对那位居士好了,于是争风吃醋,数人长短,还好都是女众,要是和尚就麻烦了。你要是不理她们,就说师父高高在上,所以天天周旋于人我是非中,固有的一点发心也被剥夺了,哪里有自己的空间与雅致了?毕竟是凡夫心呀,这颗心有时很难承受,觉得疲惫不堪,负荷的身体也被击垮了。好心的居士劝赶紧放下休息呀,否则度不了众生,自己也赔进去了。

是啊,动久必静,于是又羡慕起学院的生活、丛林的生活。有道:宁可在大庙睡觉,不能在小庙当家。我的一位学弟,也从国外回来,接了个小庙,开始为庙布置、打理,没几天就觉得厌烦了,想找小地方闭关呢。还有一位平时什么也不管,孩子气一个,本来到我庙来玩,请她来住住,结果她回去接了一个小庙,这下也是潇洒不起来了,也知道其中的滋味了。另外一位,在国外进修,现在回来了,开始兴致勃勃,要到我小庙来常住,以为小庙自在,住久了觉得不好玩,就说这寺庙怎么风水不好,呆了心烦。还说我干吗这么忙,那么辛苦,放掉这个庙算了,另住一个庙吧,又说看看人家怎么管理。算了吧,她们是读书人,哪里知道管理寺院的不容易啊,也得需要发心的。我也是读书过来,讲课大家都会呀,但读书回来也要面对现在的,佛法不离世间法,不光是用来说的,是用来行持的。如果住到另外一个寺庙,就不用做事了?你有这份福报吗?就是丛林也得要出坡呀,也要发心为常住做事呀,否则信施难消呀。

安居到了,应该是有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去息心净虑。本来计划在庙里安居,可过来常住的师父又临时有事回去了,我也无法安居了。前些日子,刚好老师来慈云佛学院讲学,我来听课,就被这边的同道相邀中安居。

走进慈云,忽然有种回家的感觉,清幽静寂的山里,有的是潺潺的流水与花香鸟语,巍巍的大楼隐于青山环抱中,只有山涧的静寂,与行者们宁静、庄重的步伐,“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觉得自己应该是这一片天地中的人。触摸大地,触摸自然,感觉有种坚实的力量与广阔的心胸,真正有种回归本性的感觉,我说找到了心中的宁静。不想这句话引来网上同学的留意,有同学以此来问难我:

你说要找回心中的宁静,请问你找的是那一颗心?

是真心吗?真心本不用找——所谓:“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那么你还要找什么呢?是否想在真心外再要去找回一种叫“宁静的情绪”,

那又何必要跑到慈云去安居呢?就在你的梵音禅院里闭关静修,弹弹琴,写写字就可以啦。

自性清净心是无形无相的,所谓心中的宁静,只是一种情绪的状态而已。执着于心中的宁静,是和本觉真性相背离的。

    她说得没错,句句事实。常住真心,大道不离;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心为觉悟之本,成佛不假外求。然人生有种种的不如意,有三苦、八苦、百千万种苦,各种苦的相状虽然不同,但都束缚身心不得自在。所以,要先认清这些束缚的本质,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在。束缚来自何处?唯识言:真如不守自性,指的是一念无明妄动,则种种烦恼由此造作而生。真如,是我们本具的心性,当心性受到外界引诱而动荡混浊时,就失去了本具的清净安乐。凡夫心就容易对境生心,被五欲六尘所转,身心会被客尘烦恼所覆,虽然知道烦恼来了,那是不实在的,但当下却是难以突破,冲不过去,所以往往就被击倒了。菩萨则不然,在行六度万行时,因为观到缘起性空,证到人法二空,所以境界来了,丝毫不被所转,境来不拒,境去不留,那是随缘不变呀。所以才建“水月道场”,做“空花佛事。”做了等于没做,没有四相,了不可得。而我们呢,则是烦恼重重,做得好累,就是没有突破我执呀。

现在才知道,那些大德的功夫是不可思议呀。任你一天到晚多少人去礼拜,怎么诉苦,他都会凝心谛听,然后嘱咐:“好好念佛啊”。大家都会欢喜而去。一天到晚不厌其烦,这也是功夫。所谓“行也禅,动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功夫到了自然在日常中运用,不是枯木禅。而我们没有功夫的,就得剥笋一样,将烦恼一丝丝剥夺,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没有真正的心地功夫,说的用的都是相似佛法,不能落实到心行上。所以这个过程是不可少,不是上根利器的人,经历万死才能万生。歇却狂心即是菩提,做事中不能历心,只能赶紧收摄,观照自心吧。

我们说修忍辱,如果没有证到空性,那忍辱只能是刺伤自己,因为那是石头压草,强迫去克制的,像一把刀子扎在心头,不难受吗?所以最后忍出病来。这就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没有功夫,只能假境来修心。仔细想想,身心世界都是无常的,不是心苦,就是身苦,又何必去计较呢?想想哪里是属于你自己的,住一个寺庙,也是大家的,为众生种一点福田,你能受用什么资具呢?一个斗室,一个佛堂也就够了,但为了众生,看到他们欢喜受用,你的心也为之振奋。好多居士对我说:“师父如果不是你带我们,我们真不知何处云找佛法,有这么多的受用。”所以住庙也是要发心的,如果没有我相,突破我执,那一切不是没有问题了吗?

不为外境所转,从事相上守口摄意身莫犯,时时断恶修善,才能发起真正的清净行愿,以无所求之心广行六度,利益众生。日久功深转识成智,亦能大作梦中佛事,行一切善而不执着一切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真正体达理上的无住生心,让本具清净的佛性时刻现前,方能利人利己,找到人生不生不灭的涅??自在,这才是内心永恒的寂灭道场。那时任你烦恼如云彩般飘忽不定,随而扰之,但不防碍虚空的明净,不妨碍本自真心,观窗外花开花落,我心依旧。道,就在你心中。如果说心不安,祖师说过,觅心了不可得,你还在找什么道?根本就是骑牛找牛。妙明真心,本不动摇,何来寻觅呢?只是这样的功夫,得来实不容易呀!